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从崇祯元年开始,至陕西省一隅之地逐步发展壮大,农民起义军先后在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领导下纵横数省,大半个中国都在他们的兵锋之下,最终由李自成的部队在崇祯十七年占据北京城,一举推翻了崇祯皇帝的统治,大明王朝轰然倒下。究竟有哪些原因导致起义军从弱小发展到不可制约?
第一:官绅和皇族的贪婪
到明朝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内部的土地兼并已经是非常严重了,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被官绅和皇族霸占,大量老百姓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另外因为中央朝廷并不是直接管辖底层老百姓,而是通过地方士绅管理,这样就给了地方官绅们的上下其手的机会,于是税收多少都有地方士绅说了算,他们谎报中央的政令,加重农民负担,靠种地根本养不活自己。另外皇族也占据大量土地挤占底层农民的生存空间,比如崇祯皇帝的叔叔福王,几乎大半个河南省的土地都被他占有,甚至万历皇帝当初给他封地的时候河南的土地不够分还帮他在其它省抢占土地。于是,在皇族和士绅的双重挤压下,大量失地和无地农民成为流民,官逼民反,这些流民给农民起义军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兵源。
(相关资料图)
第二:满清的牵制和威胁
明朝面对的敌人除了内部的农民起义军还有在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政权,由于满清的情报工作很给力,比如大量的山西商人因为和满清有长期的贸易往来,山西商人又遍布全国,所以给满清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满清根据这些情报有意识的配合农民军,凡是农民军被朝廷军队围困或者追剿最危急的时候,满清都会纵兵入关,而农民军总会在大量的官军调往北方勤王的时候抓住机会再次壮大,所以屡剿不灭。
第三:武将养寇自重
明朝中后期,武将地位很低,长期被文官集团压制,好不容易碰见国内乱起,正是武将集团发挥作用的时候。如果农民军被迅速剿灭,那么武将要就被闲置,要就被派去关外打满清,这样的状况是武将们不乐意的,所以武将集团非常有默契的总是在关键时刻放农民军一条生路。这样他们就有理由找中央要军饷,甚至作战的时候纵兵劫掠发财,中央需要他们和农民军作战,不敢处罚这些带兵的武将,所以他们越来越胆大,又逼的更多老百姓去投农民起义军。
第四:李自成的顽强
李自成本人性格坚韧不拔,早期屡败屡战,被陈奇瑜围在车厢峡弹尽粮绝他不服输,“闯王”高迎祥被活捉农民军陷入低谷的时候他不服输,最低潮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跟着他跑进大山里躲起来,就这样他还不服输,只要有机会就拉起人马继续干,反正兵源到处都是,只要给口饭吃就有人当兵。斗争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甚至喊出不纳粮的口号。最终他把崇祯朝的财力、物力、兵力耗尽并取得胜利。虽然最终被满清捡了漏子,但不得不说李自成本人小强似的精神还是很值得钦佩的。
以上是本人认为的明末农民起义军越剿越壮大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它很多因素,比如天灾问题、中央朝廷的财政问题、党争等,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和谐探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