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江门市被国家、省确定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单位。为深入推进创建工作,江门市人社系统全方位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不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661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82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15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6.65%、47.31%、50.75%,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

稳岗留工有温度

一是“三送”上门暖心惠企。春节前,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助企暖冬活动67次,惠及134家企业和210名员工,为企业送上“惠企纾困政策大礼包”,为留守职工送上党和政府温暖。二是“六福礼包”暖心留人。全市人社系统安排1500万元推出春节期间“六福”系列“礼包”,为异地务工留江过年人员送上娱乐、培训、消费等六项优惠措施,助力企业春节期间保供保产。三是“爱心专车”暖心同行。春节前后组织17班(次)“爱心专车”服务605名异地务工人员,开通“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的快速通道,助力返乡返岗路更快捷、更畅通、更温暖。


【资料图】

供需对接有准度

一是精准摸排用工需求。开展“人社局长千企行”“百名党员对接千家企业”活动,走访服务重点项目,对200家产业链链主等重点企业进行“点对点”联系,收集2029份企业调查问卷,精准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二是精准开展供需对接。抢抓春节后返岗高峰期及“金三银四”求职招聘黄金期,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系列活动,精准对接近三年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新推出“逛街式”求职、“人才夜市”“百校对百企”等招聘活动,切实搭好“桥梁”、牵好“红线”。截至目前,全市人社系统组织开展招聘会185场次,6227家次企业提供岗位157446个,岗位平均薪酬达6000元、同比上涨7%,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4407人次。三是精准保障重点企业用工。紧盯中创新航等产业链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工业200强企业,完善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控制度,实施定期监测、动态管理,对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一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位供求比为1:0.94,同比上升0.23,企业用工缺口有所收窄。

平台建设有广度

一是建立线下多元服务平台。在重点交通站点、“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大型商超等平台大力推动建设就业驿站,促进企业招工“有门”、务工人员就业“有路”。相关工作受到《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央级媒体关注。同时,针对多种求职者群体,搭建不同性质的就业服务平台,台山市在商超设立人才招聘角,配套提供粤智助政务服务自助机;江海区、恩平市建立就业流动服务站,进一步拓宽公共就业服务渠道。二是提升线上平台便利水平。推出24小时线上无休招聘专区,提供不间断的线上供求匹配服务;创新设置“数字招聘专区”,推行无纸化面试,提升招聘工作效率。开平市上线“e职通”高校毕业生服务小程序,开展“智捷办”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服务对接有硬度

一是压实服务“硬任务”。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服务“一号工程”,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院一策”活动,人社部门安排专人与高校学院“一对一”联系,推动市、县(市、区)两级人社部门与驻市高校各学院定制专属服务方案,开展“量体裁衣”式服务,确保服务一直“在线”。二是细化服务“硬措施”。联动企业、院校、社会组织等将就业服务“关口”前置,创新开展“学长学姐说”、求职直播探企、名企就业体验、院系专场招聘等小而精的就业服务25场次,有效将现场招聘、政策宣传、求职咨询、就业指导、实习见习等就业服务搬进校园。广东省新闻联播专题播出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院一策”做法。

创业服务有深度

一是扩大引才“朋友圈”。分管市领导带队赴澳门座谈交流,推动珠西“双创园”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青年联合会等11家港澳院校、团体签订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战略合作协议,持续鼓励和支持港澳青年到江门创新创业。二是架起港澳“连心桥”。开展港澳青年到江门考察交流活动20场,共计500余名江港澳青年参与,促进港澳青年深入了解江门发展优势。三是建好创业“服务站”。聘请港澳企业家及管理专家组建创业导师及职业发展导师支援团,为港澳创业者提供多方位支持和精细化服务。目前,珠西“双创园”累计引进项目117个,其中港澳项目47个,聚集77位港澳人士和89位博士、高层次人才,累计带动就业853人。

下一步,江门市人社系统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伍惠婷  江仁轩)


关键词: